可信数据空间五大底层逻辑与四大发展趋势
当前,国家正在以”可信数据空间”贯穿技术、制度与应用场景,”数据—算力—场景”新型经济形态的轮廓正在形成。这不仅是一次概念层面的提炼,更是对中国数据要素化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路径的系统回应。准确理解可信数据空间的五大底层逻辑,并在此基础上研判其四大发展趋势,将为打造统一数据要素市场提供关键支撑。
可信数据空间的五大底层逻辑
(一)可信数据空间不是”平台”,而是”技术+制度+生态”的数据经济体
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、联接多方主体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,其三维结构包含:
通过”接入连接器—服务平台—数字合约”的协同机制,将制度规则转化为机器可执行的系统接口,形成可信数据空间的运行基础。
(二)以”共识”促成信任,以”联结”促进共享
(三)以”交换”促进流通,以”共创”放大价值
(四)打造”从数据资源到生产要素”的经济闭环
构建”高质量数据集—目录—产品—合约—使用控制—审计”的完整价值链:
(五)由”五类建设形态”汇聚为一体化数据要素市场
五类建设形态相互补充:
通过标准化接口和互联互通机制,实现从”局部打通”到”全局贯通”的演进。
可信数据空间的四大发展趋势
趋势一:大模型赋能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
趋势二:联邦信任实现跨空间互联互通
趋势三:合规机制从”事后审查”转向”事中可控”
趋势四:”安全+流通+计算”一体化基础设施演进
总结展望
可信数据空间正从”规则互联网”走向”价值互联网”,通过技术与制度的双轮驱动,重构数据要素的配置效率与产业分工模式。这一进程不仅推动数据资源向生产要素转化,更将为构建全国统一数据要素市场提供关键支撑。
作者:CCF中国计算机协会数发委委员,精益价值创始人,《精益数据方法论》《数据要素价值化蓝图》作者
本文刊发于:2025年第9期《信息化建设》杂志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