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规整改的期限与验收要求?
合规整改的期限通常由监管部门结合问题性质、严重程度及整改难度确定,一般行政监管中常见为30至90日;若涉及复杂系统性问题(如金融机构内控缺陷、大型企业数据合规漏洞),责任主体可申请延长,但需说明合理理由并提交阶段性进展。验收要求则围绕“闭环实效”展开:首先需提交完整整改报告(含问题清单、措施、责任及成效)与佐证材料(如修订的制度、培训记录、数据对比);验收标准聚焦“问题清零”与“长效防范”——既看具体违规是否彻底解决,也看是否通过建立立制(如完善合规流程、风险指引)杜绝复发、消除潜在风险;验收方式结合书面审查、现场检查(核实措施落地,如查台账、访谈员工)及第三方评估(对反垄断、数据安全等专业领域,委托资质机构出具报告);结果分为“通过”(解除整改措施)或“未通过”(重新整改,情节严重的加严监管如罚款、停业整顿)。
整体而言,期限强调“合理可执行”,验收突出“实效与长效”,共同形成合规整改的闭环管理。
摘自《可信数据空间合规100问》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