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信数据空间中数据格式的合规标准要求?
可信数据空间中,数据格式的合规标准需围绕互操作性、可信性、法规适配三大核心构建,本质是通过“标准化结构+语义化描述+安全化增强+法规化适配”,实现数据的“可理解、可验证、可流转、可监管”。
首先,基础格式标准化是前提:需采用JSON、XML等通用格式或医疗HL7、金融ISO 20022等行业专用标准,确保跨系统一致解析;同时支持RDF、OWL等语义网技术,解决“结构兼容但含义歧义”的语义互操作问题。
其次,元数据与结构规范是核心:元数据需完整包含来源、权属、创建时间、质量等级、隐私属性(遵循DCAT、ISO 19115等标准),数据结构需统一字段命名、类型(如日期用ISO 8601)、值域范围,避免解析误差。
第三,可信性增强是关键:格式需兼容加密(AES、RSA)、匿名化/假名化结构,嵌入数字签名、哈希值等可验证机制,确保数据完整性与来源真实性。
第四,法规适配是底线:需呼应GDPR、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要求,支持“数据可携带权”(导出通用格式)、“隐私最小化”(仅保留必要字段)及审计追溯(嵌入流转轨迹)。
最后,扩展性与兼容性是保障:通过版本号字段支持迭代兼容,预留扩展字段满足未来需求。
整体来看,数据格式合规是可信数据空间实现“数据安全流转、价值可信释放”的基础支撑。
摘自《可信数据空间合规100问》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