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据要素流通的合规前提(如数据确权、分级)?
数据要素流通的合规前提核心是清晰的数据确权与科学的分级分类,二者共同构建“权利合法、风险可控”的流通基础。
首先,数据确权是解决“谁有权流通”的底层逻辑——数据作为复合型资源,需明确不同主体的权利边界;对个人数据,需以用户为核心确立知情权、同意权及受限处分权(如企业需经用户授权方可处理流通);对企业数据,需保护其通过采集、加工形成的财产性权益(如脱敏后的经营数据、算法模型);对公共数据,需明确政府的管理职责与开放规则(如非敏感公共数据向社会有序开放)。
若确权不清,易引发“数据侵权”纠纷(如未经同意的个人数据流通),导致流通失去合法性基础。其次,分级分类是解决“如何安全流通”的关键防线——需按数据敏感程度(敏感、重要、一般)与类型(个人、企业、公共)制定差异化规则:敏感数据(如个人生物识别、国家核心数据)严格限制流通或经特殊审批;重要数据(如关键基础设施运营数据)需脱敏、审计后流通;一般数据(如公开市场调研数据)可自由流通。
若无分级分类,要么因“过度管控”抑制活力,要么因“放任自流”引发安全风险。简言之,确权明确“权利来源”,分级划定“行为边界”,二者缺一不可——只有先确认“谁能动数据”,再明确“动数据的边界”,数据要素才能在合规框架内释放价值。
摘自《可信数据空间合规100问》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