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信数据空间中数据加密的合规要求(对称/非对称加密)?
可信数据空间中,数据加密的合规要求需围绕“算法安全、密钥管控、场景适配、可审计性”核心逻辑,融合对称与非对称加密的技术特性及监管规则。
对于对称加密(如AES),需选用符合国家/行业标准的强算法(如AES-256替代DES等弱算法),密钥需全生命周期合规管理——生成需足够随机(避免可预测性)、存储需加密隔离(如硬件安全模块HSM)、轮换周期与数据敏感度匹配(敏感数据密钥每3-6个月更新)、销毁需不可逆(防止密钥泄露);同时加密策略需与数据分类分级绑定(如核心敏感数据(个人隐私、商业秘密)必须端到端对称加密)。
对于非对称加密(如RSA、ECC),需保证证书可信性:采用权威CA签发的证书(禁止自签名证书用于关键业务),算法强度满足最低要求(RSA≥2048位、ECC≥P-256曲线),签名验签需符合《电子签名法》等法规(确保不可否认性,支持法律举证);此外私钥需严格隔离存储(如HSM或专用加密设备),公钥分发需避免中间人攻击。整体还需满足可审计性——加密操作日志需完整记录(密钥使用、加密对象、操作人、时间),支持监管追溯;跨境场景下,加密算法需适配双方监管要求(如欧盟Schrems II要求加密不能导致密钥被第三国非法获取)。
最终,加密合规需平衡“安全强度”与“法规适配”,确保数据在可信空间内的机密性、完整性及法律有效性。
摘自《可信数据空间合规100问》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