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信数据空间中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的频率与内容?

可信数据空间中,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的频率需结合法规要求、数据动态属性与业务场景灵活设定——常规场景下,对稳定运行的低敏感数据系统可按季度或半年开展周期性评估;针对高敏感数据(如个人信息、核心商业秘密)、频繁变更的系统(如合作方接入、数据接口迭代)或安全事件后场景,则需实时或按需评估(如系统升级后立即核查、事件处置后回溯分析)。

评估内容紧扣“多方协作、数据流动”的可信特征,聚焦五大核心维度:一是数据资产梳理,明确分类分级(敏感/非敏感)、分布范围(本地/跨主体节点)及权属关系;二是威胁与脆弱性识别,涵盖外部攻击(黑客、供应链风险)、内部风险(权限滥用、误操作)及系统/管理漏洞(加密缺陷、流程缺失);三是控制措施有效性验证,检查加密、访问控制、脱敏、审计等机制是否适配数据流动场景(如跨主体共享时的权限动态调整是否精准);四是合规性核查,对照《数据安全法》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及行业规范(如金融行业《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》),校验全生命周期合规性;五是影响与应急评估,分析风险后果(声誉、经济损失、合规处罚)及响应机制有效性。

此外,需特别关注多方协作中的信任风险(如合作方数据处理能力不足引发的连锁隐患),确保评估既覆盖技术安全,也适配数据空间的动态协同属性。

摘自《可信数据空间合规100问》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965147580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674290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