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联网数据空间的实时数据安全合规?

车联网数据空间的实时数据安全合规需围绕“高速流动、多源融合、敏感关联”的特性,构建“全生命周期管控+技术-管理-法规协同”的体系。

首先,数据采集要遵循“最小必要”原则,比如仅采集车辆动力系统、环境感知等与行驶安全相关的实时数据,避免过度收集用户隐私(如未经授权的车内语音、生物特征),符合《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(试行)》中“数据处理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”的要求。

其次,传输环节需兼顾低延迟与强加密,采用TLS 1.3、国密SM2/SM3等协议实现车-云-路-边端的加密传输,同时通过边缘计算将部分实时处理(如碰撞预警)下沉至车端或路侧单元,减少原始数据跨域传输的风险。处理与存储阶段,需对数据进行分级分类:敏感数据(如位置轨迹、用户身份)加密存储并限制访问权限,非敏感数据(如路况信息)可通过脱敏(匿名化、泛化)后共享;同时利用实时监测技术(如入侵检测系统、异常流量分析)应对DDoS攻击、数据篡改等威胁,确保处理过程可审计、可追溯。共享与使用环节,需通过数据沙盒、联邦学习等技术实现“数据不出域、价值跨域流动”,避免原始数据泄露,同时严格落实第三方合作的合规审核(如GDPR的“数据转移adequacy决定”、国内的“数据安全评估”)。

此外,管理层面需建立“首席数据安全官”责任制,明确数据采集、传输、处理各环节的责任主体,并定期开展合规审计与应急演练;用户权益保障方面,需通过APP弹窗、车辆系统提示等方式透明化数据使用目的,允许用户查询、更正或删除其个人数据,符合“告知-同意”的核心原则。

综上,车联网实时数据安全合规是“技术防护(加密、边缘计算、监测)+管理流程(分级分类、责任到人)+法规适配(国内外数据安全框架)”的动态平衡,既要满足自动驾驶、远程控制等场景的实时性需求,又要守住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的底线。

摘自《可信数据空间合规100问》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965147580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674290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