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典型经验: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——激活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要素价值
为贯彻落实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决策部署,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引擎作用,广州数据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广州数据集团”)承担国家数据局城市可信数据空间(广州)创新发展试点工作。作为《数字广州建设总体规划》总体架构的核心支撑,广州城市数据空间推动公共数据、企业数据等数据资源有序流通与融合应用,服务经济、政务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五大领域数字化转型,促进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。
一、强化场景驱动,推进数据要素价值实现
立足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枢纽优势,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引领作用,广州城市数据空间聚焦城市治理、民生服务、产业发展三大领域,通过“广泛征集+精准筛选+深度对接”的遴选机制,首批推动建设12个产业专区,覆盖绿色低碳、卫生健康、交通运输等领域,落地37个高价值场景,形成“场景牵引数据流通、数据反哺场景优化”的应用闭环。在绿色低碳领域,探索构建生态环境数据赋能绿色金融场景,融合企业与公共数据开展碳资产量化评估,精准匹配绿色信贷需求,预计将助力超100家工业企业绿色转型,企业转型成本降低15%~20%。在卫生健康领域,探索生物医药器械设备校准优化场景,打通广州市18家医院的临床数据,研发癌症术后复发预测模型等数据产品,推动医疗器械企业研发效率提升30%,新产品上市周期显著缩短。
![]()
二、深化平台协同,推动数据资源供给
为加速公共数据与企业数据融合和价值释放,依托已有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体系,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采用“平台+空间”协同模式,夯实数据高效流转基础。通过实现数据资源互通、资源目录互通、加工能力互通、身份认证互通的“四个互通”,形成“一次认证,全域通行”的服务体验。其中公共数据运营平台作为数据资源供给主体,已承接218亿条公共数据运营,授权运营5400多个公共数据资源目录,开发52款公共数据产品。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作为数据流通载体,接入企业数据资源,通过服务门户与产业专区促进数据产品开发与供需对接,构建起数据要素从供给到应用的全链条服务体系,为城市治理、公共服务、产业创新、湾区协同四大核心场景提供数据资源基础。
![]()
三、完善制度技术保障,构建可信流通环境
为破解数据“不敢用、不会用”的难题,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采用“司法+技术”双轮驱动模式为数据流通提供保障,确保全过程“有章可循、有法可依、有据可查”。在制度层面,广州互联网法院出台《关于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意见》,将数据确权、收益分配等12条核心规则融入数据空间的运营全流程。未来,还将配合落实《法治保障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构建覆盖立法、执法、司法、人才培养的全链条保障体系。在技术层面,与司法体系联动构建“网通法链”跨链互认机制,实现数据流通全流程日志上链存证,与广州互联网法院区块链系统跨链互认,形成“链上存证-链上举证-司法采信”的可信数据流通技术体系,为数据纠纷处理提供有效技术支撑。
四、培育数据产业生态,促进协同发展
为了繁荣数据产业生态,激活各方主体动能,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采用“1个城市枢纽+N个产业专区+M个用户节点”架构,并结合产业特点,量身定制委托型、协同型、自治型三类运营模式,推动价值共创。同时,将复杂的数据安全流通技术,封装成标准化、可复用的服务,帮助市场主体便捷地接入数据空间、合规开发利用数据,接入效率提升了80%,保障数据跨域高效流通与多元生态参与。目前,已推动400余家数据要素企业参与数据空间建设,联动广州数据交易所对接3100余家数据商,首批吸引金域医学、南方电网、奥凯科技等龙头企业入驻,形成“龙头引领、中小协同、全链参与”的生态格局。
结语:系统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,形成可推广的实践路径
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通过系统推进顶层设计、生态构建、技术融合与场景创新,建立起规范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体系,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与能级提升,助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,为全国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经验。
来源:国家数据局,原文地址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Ltm541LK0g_879YIXgdCHA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