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据共享的合规流程(申请-审核-使用)如何设计?
数据共享合规流程需围绕“最小必要、全程可控、责任可溯”原则,串联申请-审核-使用全链路:
申请环节,申请人(内部员工/外部机构)需提交《数据共享申请表》,明确数据范围(如用户姓名、手机号等具体字段)、使用目的(需与业务场景关联,如客户售后支撑)、使用方式(查询/分析/接口调用)及合规承诺(不泄露、不超范围使用),外部机构需附加资质证明(如营业执照、隐私保护认证),内部员工需说明岗位必要性;
审核环节,实行“业务-合规-技术”分层审批:业务部门初审用途合理性(是否匹配业务目标),合规/法务部门复审合法性(是否违反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《数据安全法》,涉及个人信息需确认已获用户授权),技术部门终审安全性(数据是否需脱敏、访问权限是否最小化),敏感数据(如生物识别、金融账户信息)需提供企业数据安全委员会终审;
使用环节,通过技术手段落地“动态管控”:数据传输加密、存储脱敏(如隐藏身份证中间8位),权限按“按需、按时”授权(如仅允许3天内查询特定区域客户信息),同时开启行为审计(记录访问账号、时间、操作内容),实时监控异常行为(批量下载、跨地域访问)并触发预警;使用完成后自动回收权限,合规部门每季度审计使用日志,确保无违规操作。
全程留存所有文档与操作记录,确保责任可追溯,最终实现“申请有依据、审核有标准、使用有监控”的合规闭环。
摘自《可信数据空间合规100问》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