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科技数据空间的客户隐私保护要求?
金融科技数据空间的客户隐私保护需以法规合规为核心,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并融合“技术+管理+用户权利”三维要求:首先,合规基础需严格遵循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《GDPR》等规则,确保数据处理”合法、正当、必要;收集环节需向用户明确告知目的、范围并获得明示同意,坚守“最小必要”原则(如仅采集支付所需的账户信息,不额外索要通讯录);存储与使用时,敏感金融数据(账户、交易记录、信用评分)需加密、去标识化存储,内部访问采用“按需授权+最小权限”,使用需与收集目的直接关联,禁止未经同意的二次画像或自动化决策(如未经允许用交易数据推送高风险理财);共享与销毁前需评估风险,第三方合作需签保密协议并审核其保护能力,销毁采用不可恢复技术(如数据覆盖、物理销毁)。同时,用户权利保障是关键:需支持用户访问、更正、删除个人数据,拒绝自动化决策结果(如对信用评级提异议),并及时响应请求(通常不超过15个工作日)。技术上依赖脱敏、匿名化、入侵检测等手段防范泄露;管理上需建隐私治理架构(设隐私专员)、员工培训(禁止私自留存数据)、定期隐私影响评估(PIA);还需通过透明化的隐私政策(用通俗语言而非格式条款)向用户披露处理规则。此外,需制定泄露应急预案,按规定时告知用户与监管(如中国要求48小时内报告)。
整体需平衡创新与保护,确保数据使用“可控、可查、可追溯”。
摘自《可信数据空间合规100问》

